太多人想着如何表达,很少人关注如何聆听。当我们只顾着表达,往往会招致反感;当我们开始聆听,人们会聚拢在你周围。聆听,也许是一项我们都忽视了的能力。
如果你有听快乐三十分第102期节目的话,会知道,我的新年目标里有一项就是:多听,充满好奇地听。今年开始,我会更留意自己的谈话方式,刻意练习自己的聆听能力。
在练习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习一下理论知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提出过六条关于聆听的要领。
-
练习这种(聆听)艺术的基本规则是听众的完全集中。
-
他的脑海中必须没有任何重要的东西,他必须从焦虑和贪婪中获得最佳的自由。
-
他必须拥有自由工作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要足够具体,可以用语言表达。
-
他必须具备与他人共鸣的能力,并足以感受到他人的经验,就像他自己的经验一样。
-
这种共鸣的条件是爱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他人意味着爱他。不是在情欲的意义上,而是在向他伸出援手和克服失去自我的恐惧的意义上。
-
理解和爱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它们是分开的,那就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过程,通往本质理解的大门仍然是关闭的。
让我概括一下,大师说了三点:
-
你需要全神贯注。清空大脑,忘记自己、不要想着说自己的事情(见稍后的故事),尊重对方,尊重这场谈话,把时间全部留给对方
-
你需要共情能力。意味着你需要有想象力,通过对方的言语,想象出那个空间和场景,体验到对方的体验,以此来理解对方
-
你需要诚实和爱。真诚的聆听来自于真诚的好奇心,你不能假装感兴趣,更无法假装理解对方。爱上与你谈话的人,这时聆听的前提
专注、共情和爱,是聆听的基石和纲领。接下来通过两个故事,介绍更实用的技巧。
让人喜欢你的6种行动
MFM 播客的主持人 Shaan 曾经在节目里说过一个故事。
他的朋友 Bob(sorry 我忘记具体名字了)有个超级能力 - 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谈话让陌生人喜欢上自己。有次 Shaan 和 Bob 参加一个名流云集的派对。两人走开十多分钟,Shaan 回头看到 Bob 时,他正在和一个 NBA 球员教练相谈正欢。这个教练认识 Shaan,他很激动地对 Shaan 说,“我太喜欢 Bob 了,我们聊了很多,我想和他交朋友。 ”接着,这位教练还邀请 Bob 隔天去球馆,亲自给他上了一堂 NBA 级别的训练课。
Shaan 说他一直都好奇 Bob 有什么特异功能。问了很多次之后,Bob 告诉他,“我只是对她们感到好奇,不停问她们问题而已。”
看来,Bob 就是一个有聆听天赋的人,他对别人有原始的好奇心。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这本书里,卡耐基提出过六个让人喜欢上自己的行动,核心就是好奇心。这六个行动是:
-
对他人产生真正的兴趣。
-
微笑。
-
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这个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和最重要的声音。
-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他人谈论自己。
-
以对方的兴趣为话题。
-
让对方感到自己很重要,而且要真诚地这样做。
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里弗罗姆的要领有些类似呢?卡耐基的角度更具体,更可操作。
你也许会说,这么做不是玩弄社交伎俩吗?不是教人虚伪吗?我觉得不是,研究卡耐基的专家 Joe Hart 在这期节目里也有提到,卡耐基关于与人相处的技巧,并不是教我们利用别人,而是教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类。
还是让我总结一下,让人喜欢你,你需要成为好的聆听者。你需要发自内心地好奇,谈话时以对方为中心。
下面讲一个不以对方为中心的谈话的例子。
转移式谈话与支持式谈话
某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和我说话,提到自己刚刚换了新的工作。可是,还没能聊上几句,我就莫名其妙地把话题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然后大谈特谈自己的事情(遇到我这样的人,记得要打断他)。事后我十分懊恼,并决心一定要改掉这种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在《你没有真的在听》这本书里,有提到如下两种谈话方式。
-
转移式反应(shift response)。谈话时,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比如 A 说,“我最近睡得不好。”B 会说,“噢,我已经连续几个月睡得不好了。”(你看看,瞬间转移
)
-
支持式反应(support response)。谈话时,针对对方的发言表示同情并提问。比如 A 说,“我最近睡得不好。”B 会说,“发生什么事?有什么让你担心的吗?”
显然,上面例子里我的聊天方式,是转移式反应。这样聊天时,我的世界里只有我,没有对方。久而久之,也不会有人将我纳入她们的世界。
你觉得自己多半使用哪一种聊天方式呢?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对你也有所启发,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关注我们爱的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按耐住自己的表达欲,认真地倾听并提供帮助。容纳别人的同时,别人就会容纳我们。